近年,随着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,两岸医疗器械贸易往来呈现越来越热络之势。2008~2011年,两岸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额从1.51亿美元增长到2.97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25.29%。其中进口额从0.57亿美元增长到1.23亿美元,年均增长率为29.22%;出口额从0.93亿美元增长到1.74亿美元,年均增长率为23.22%。2012年1~9月,进出口贸易额2.5亿美元,同比增长10.52%;进口额为1.01亿美元,同比增长5.03%;出口额为1.49亿美元,同比增长14.6%。
进口市场2012年1~9月,中国从98个国家及地区进口医疗器械产品,进口金额为90.49亿美元,进口前五大贸易伙伴是美国、、日本、韩国和,从中国进口金额排名第16位,占总金额的1.12%。
进口省市前三季度,共25个省市从进口医疗器械产品,其中前五大进口省市是上海、广东、、江苏和福建,进口金额分别为2666.98万美元、2038.89万美元、2011.18万美元、1079.74万美元和790.91万美元,同比增长29.57%、30.21%、-15.51%、-13.15%和19.26%,占比分别为26.35%、20.14%、19.87%、10.67%和7.81%。
从进口金额看,人工关节、眼镜片、导管和插管及类似品、诊断或实验用试剂、人工呼吸器及其他治疗用呼吸器具较高,分别为1024.83万美元、890.47万美元、642.58万美元、617.08万美元和571.85万美元。从增幅看,肾脏透析设备较高,达609.84%。
进口企业今年前三季度,共918家企业从事进口医疗器械贸易,从进口企业结构看,三资企业488家,进口金额为4577.53万美元,民营企业341家,进口金额为3430.64万美元,国有企业89家,进口金额为2115.01万美元。
出口市场2012年1~9月,中国向220个国家及地区出口医疗器械产品,出口金额为128.27亿美元,出口前五大贸易伙伴为美国、日本、、中国和英国,向中国出口金额排名第16位,占总金额的1.12%。
出口省市前三季度,共24个省市向出口医疗器械产品,其中前五大出口省市是广东、江苏、上海、福建和浙江,<a href=http://www.ylsw.com/ProductListCategory/2425.html target=_blank>血压计</a>。出口金额分别为3396.45万美元、2949.28万美元、2716.65万美元、2084.27万美元和1483.39万美元,同比增长5.95%、15.92%、61.18%、10.63%和-6.27%,占比分别为22.8%、19.8%、18.24%、13.99%和9.96%。
从具体产品看,出口产品主要有按摩器具,导管和插管及类似品,药棉、纱布、绷带,非机械驱动残疾人用车,人工呼吸器及其他治疗用呼吸器具,血压测量仪器及器具,医用无纺织物服装,注射器,管状金属针头和红外线人体测温仪等。从出口金额看,按摩器具,导管、插管及类似品,药棉、纱布、绷带较高,分别为4447.67万美元、1277.57万美元和1069.44万美元。从增速看,导管、插管及类似品较高,达106.48%。
出口企业今年前三季度,共1293家企业从事出口医疗器械贸易,从出口企业结构看,三资企业383家,出口金额为9235.19万美元,民营企业829家,出口金额为5131.35万美元,国有企业81家,出口金额为529.29万美元。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将近600家,其中康复用品、<a href=http://www.ylsw.com/ProductListCategory/2425.html target=_blank>血压计</a>、血糖仪、体温计和轮椅企业数量约占40.6%,设备类占23.7%,纱布、导管和手套等耗材类占15.6%,牙科产品占5.9%,眼镜占4.5%,骨科产品占3.3%,体外诊断试剂(IVD)产品占1.7%,其余占4.7%。
医疗器械产业具备三大优势:一是及商协会扶持和支持企业拓展出口外销力度大,如在产学研设有各种励措施;二是产业园不断完善,产业聚落逐渐形成,新材料和新工艺有一定发展;三是企业制造管理能力较高。存在的劣势也有三点:一是本土市场较小,焦虑症的症状到复大浦东卫生企业发展壮大不多,品牌建立不易;二是产品技术层次不高,附加值较低,无法成中国海峡两岸医疗器械贸易互补趋势增强—医疗器械 进出口 政策,为市场主导者;三是监管法规不够完善,企业对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信息把握不足。
近几年,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加强,随着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》(ECFA)和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》的签署,两岸医疗器械贸易商机有所增加。但是,医疗器械进入市场仍存在一定困难,一方面两岸监管法规有差异,如产品分类和定义不同,产品进入市场需要一定的产品注册时间,另一方面企业对医疗器械市场的需求、技术发展和政策了解不足,影响其在发展的布局和决策。
综上所述,笔者认为若要促进海峡两岸医疗器械产业共同发展,一是要加强两岸医疗器械商协会合作,共同建立技术和市场信息交流平台,为双方企业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;二是海峡两岸可定期举办两岸医疗器械监管、技术、市场和投资等方面的研讨活动,推动双方在产品市场准入、技术引进、市场开拓和合资并购等方面的合作。